2023年3月的那次偶然路过,我邂逅了一片热闹的考古现场——驮蓝山遗址。围栏上“考古现场 非请勿入”的标识醒目而严肃,围栏内,考古工作者们身着橙色工作服,忙碌穿梭于探方之间。他们小心翼翼地拂去历史的尘埃,仿佛在与千年前的岁月对话,试图揭开那些被掩埋已久的秘密。
那时,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与期待,每一次挖掘都可能是一次重大发现,每一寸泥土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我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心中满是对古老文明的敬畏与好奇。
在考古过程中,他们揭露了一批西汉时期与驮篮山楚王墓陵园有着直接关系的文物遗存 。Ⅱ区发现的带回廊长方形建筑基址F1,东西残长50米,南北残长19.5米,从散水石、柱础石以及倒塌堆积来看,这是一座已落成的西汉高规格礼制性建筑,彰显着当时的庄严与神圣。Ⅲ区西侧的楚王夫人墓地也备受瞩目,墓葬形制主要有竖穴石坑墓和竖穴石坑洞室墓,从西汉早期延续至西汉中期,均为单人葬,头向南朝向楚王墓,部分墓主经鉴定为女性个体,为研究当时的墓葬制度和社会结构提供了珍贵线索。Ⅰ区和Ⅲ区的汉代采石遗存同样意义非凡,不仅有典型汉代开凿方式的采石楔窝,还有出土整套开采工具的采石坑,其中塞石尺寸与驮篮山楚王(后)墓中一致,证实了墓内塞石来源于墓葬周围山体区域 。
时隔两年,2025年的三月,我又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眼前的景象却恍如隔世,曾经的热闹喧嚣已然消散,只剩下一片荒凉。杂草在土地上肆意生长,那些曾经被精心标记的探方,如今也已难寻踪迹。
我站在这片荒芜之中,心中感慨万千。时间,真是一股强大而神秘的力量。它能让繁华归于寂静,能让热闹化作荒芜。两年前的考古现场,如同一场短暂而绚烂的梦,如今梦已醒,只留下岁月的痕迹。
曾经的考古工作者们,他们探寻的是千年前的古物与历史;而如今的我,站在这片土地上,仿佛在“考古”两年前的那场相遇。我试图从这片荒芜中找寻曾经的记忆碎片,就像考古学家找寻历史的残片一样。
时间改变了这片土地的模样,也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但那些被时间掩埋的记忆与情感,就像深埋地下的文物,或许会被岁月的尘土覆盖,却永远不会真正消失。
这片土地,见证了历史的厚重,也见证了时光的流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