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拜读了曹昇先生的《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让我感触颇深。正验证了基辛格的那句话:权利是最好的毒药。在官场明枪暗箭的斗争中,有多少人出卖肉体与灵魂,抛弃妻儿与友情,甚至屠戮兄弟手足,来实现自己追逐权利的梦想。
李斯,同当时代同样闻名的韩非一样,同为荀子门下的得意门生,初到秦国的他,借助当时水利学家郑国的帮助,得以投奔于吕不韦门下成为门生。后经耐心的等待,三十三岁始入仕途为官,后经冒死进谏秦王,阐述天下形势,得秦王赏识,拜为长史。后又几年之后,拜为客卿。
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是句实话。
当赢政和李斯正想并吞五国,气吞八方之时,宫内嫪毐和吕不韦的权利却越来越大,且此时,赢政弟弟掌握兵权在浮丘伯的谋划下也开始造反。随即嫪毐也趁着赢政加冠之时举兵谋反。来的迅猛,去的也无影无踪,犹如过龙的流星,绚烂,但短暂。
以上内容有些枯燥,我只想写下来用来以后回顾这段历史的。有兴趣的还是去读读原著吧,这本书上许多东西是我所表达不出来的。通读之后,结尾的一章令人深思,我想把我的感悟分享给大家。
吕不韦在这场政治的角逐中败下阵来之后,带着他的几千门生和七年完成的《吕氏春秋》以及万贯家财在黄昏中黯然离开了咸阳城。赢政以及诸位臣子站在城楼上。晚风拂动着他们的衣冠。
赢政问: “你们听到了什么”
诸君沉默。
李斯答 “臣听到了”。
赢政欣赏的看向李斯,问“客卿听到了什么?”
李斯答“臣什么也没听到”。
群臣云里雾里,赢政随即做出了解答“吕不韦果然是吕不韦,远非嫪毐能比也,嫪毐所养,食客也,吕不韦所养,死士也”。
我们生活何尝不是如此?是谁在得意时陪你把酒言欢,而又是谁在失意时陪着你大漠孤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