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城东,远离市区,也不常去,对市中心的记忆也愈来愈淡,甚至想不起来标志性的古彭广场是个什么样子。或许能让我想去再看看的就只有一个地方:夜市。
我觉得夜市是最能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特点,想去了解一个城市,最直接最快捷最好的地方也是夜市。比如北京的东华门大街夜市,比如西安的回民街,又比如台湾的士林夜市。夜市原先在展览馆前面,露天开放,从搬进高楼里,我就觉得没有了夜市。
每天华灯初上,白天寥寥数人的地方仿佛立马人头攒动,小商小贩们推着车子,搭着架子,哼着调子,说笑着,忙碌着,他们的生活开始了。有人为了生计,有人因为兴趣,也有人是一种情怀。夜市的起点没人说得清几点开始,一定是在他们摆放结束之前吧,因为那时,四方客人早就来到。
未到夜市,肯定远远地就会听到各式各样的声音,未谋其面,先闻其声。节奏鲜明的车载CD夹杂着各种口音各行各业的吆喝声钻入耳孔,让人不由自主的加快脚步,仿佛拉着你走。然后映入眼帘的肯定是几条闪烁着奇光异彩的路,以及熙熙攘攘,无端欢乐的人群。路的两边排列有序的小摊,各式各样的物品陈列其上,并不宽阔的路反而显得特别的井然有序。问询声,音乐声,欢笑声,嘈杂声吞噬了夜的宁静。每一条路都是拥挤的不像样子,像一条条小溪,蜿蜒的流淌着涌向每个角落,人们纷纷被各个摊位上的物件吸引着,有时也被小贩的叫喊声吸引,而各个摊位前的特色招牌,有时也成为了他们吸引客源的秘密武器,有老字号,有新奇特,都大家相互选购着。首先应该说的是美食:金灿灿的炸香蕉,香喷喷的章鱼小丸子,热吱吱铁板鱿鱼,滑溜溜的蛙鱼等等路过摊点就让你忍不住停留,咽下不自觉的口水。等待时,直勾勾的看着老板娴熟的给你制作装袋的眼神,就是对美食的一种最高赞赏了。然后就是夜市的生活用品。大到衣服小到棉袜,大到电器小到耳勺,应有尽有。商家和顾客之间的讨价还价的博弈也是很有意思的。为了几块钱而各显神通。一个坚决不降价,一位佯装不买要走,然后各退一步,一个说赔本了,一个说少赚点,嘻嘻哈哈中成交了。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路人们满意而归,小贩们也盘点收摊,一度喧闹的市场渐趋平静,融入那无尽的夜色。
虽然夜市已经搬走,但是忘不了曾经那个夜市,那个装饰了夜晚的夜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