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不仅能防灾救火、滋养万物,还能沉淀历史、孕育城市。水既有形又无形,遇冷成冰遇热化汽,柔而能克刚,而静能映物,动而能变化,体现水的善变、顺势而为。水之智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可争议的是,水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它还是真善美的化身,水的以柔克刚、以静待动、滋养生命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学习水的柔顺,学习它从善如流、顺势而为。水能被各种器皿盛装,并随器皿形状变化而变化。它的柔顺特性很好体现了顺从、适应环境的品质。我们也应该做到如此:顺应时代发展,根据社会的要求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在共享理念、互联网经济的今天,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加快推进政务服务电子化进程,利用云平台、大数据提高服务精准度和专业化,实现 “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的美好愿景。
学习水的流动,就是学习它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善于借鉴经验充实自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的动态美启示我们不要做“一汪死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并激情昂扬,努力追梦、逐梦。尤其是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更应勇担民族希望,积极进取、朝气蓬勃、充满激情斗志、开拓思维眼见,切不可死气沉沉、未老先衰、止步不前。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号召,用我们的灵感、智慧助推智慧中国更上一个新台阶!
学习水的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就是学习它在强大敌人与困难面前,讲究巧取、智夺,不要硬碰硬,如果以卵击石必然惨淡收场。正如反围剿失利,面对船尖利炮的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在我党英明的指导下,转换站略思维,以游击战的方式也能化危为安,为开创新中国打下了基础。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也不少,类似淝水之战等,绝不是面临劲敌一味孤勇,而是以灵巧的战略方式绝地反击、反败为胜。同样水的水滴石穿也教会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会忍耐、坚持不懈、积少成多,朝着一个坚定的目标矢志不渝,再大的困难与目标都有实现的可能!
学习水的滋养万物而不要求回报,学习它待人接物不讲索取只讲奉献、有利他心、去功利化思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答案无疑是水。水生万物,最早的生物在水中孕育而来,人类存货最基本的物质也是水。水造就了生灵万物,也孕育了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文化,进而汇聚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依靠水的运输、天然屏障功能,人类在沿河繁育发展进化文明,从单细胞到高等灵长类动物,从茹毛饮血到灯红酒绿的大都市化,水在其间默默贡献、无私付出。它在天为雨云,在地为江河,它无处不在,透明澄澈而又无比重要。“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不要忘了当初赏识、提携、帮助过我们的人,尤其是环境,无论何时,都要心存感激、敬畏!
学习水的纯净、透明,就是学习它为人坦荡、光明磊落、内心纯粹的品格。水的涤荡功能可化污为净,撇去杂质,留下纯洁。生活在快节奏、重功利、讲回报的社会,更应该涤荡内心、净化心灵、去浊扬清,过简单生活、做纯粹人。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学习强国APP,能够不断加强我们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和服务的宗旨,做纯粹的人民公仆,并引领社会风气,打造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气!
水的智慧是无穷的,以水为师,学习水的柔顺朴素、流动灵活、以弱胜强、滋养万物、纯净等品质,来提升做人、服务群众的智慧与情操是很有必要的!
|